對輕的苛求與對技術的執著
成就專業級的攝影利器
EF 400mm f/2.8L IS III USM
EF 600mm f/4L IS III USM
開發訪談
章節 10: 開發人員的寄語
敬請嘗試從企劃、設計到外觀、制造都傾注心血的鏡頭
商品企劃 島田正太
使用超遠攝鏡頭的很多人都需要在嚴苛的環境下捕捉決定性瞬間?!俺h攝鏡頭才能拍”這樣的期待是我們的動力?!俺h攝鏡頭才有嚴格的要求”推動我們不斷提升技術力?!凹涯苡斜姸喑h攝鏡頭用戶”,再次切身感受到到這是佳能無可替代的財富。第二代超遠攝鏡頭發售以后收到了多種多樣的意見,可以說第三代的商品企劃從第二代一發售就開始了。直到第三代成型,其間專業攝影師們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意見和建議,為了不辜負他們的期望,這次的開發制定了很高的目標。全體開發人員都不妥協地為達成此目標而努力,結果是做出了比商品企劃部門預想更好的鏡頭。
開發帶頭人 長尾裕貴
這次產品開發的目標是“讓用戶從攜帶器材到拍攝都方便”。開發與生產現場的人員團結一致,更新了從鏡頭到附件等多個部分。過程中也充分考慮了“能變和不能變的”,從老款升級新款的用戶也能用得順手。鏡頭作為攝影器材發揮作用是必須的,配合高品質的設計,我們力求使用戶用起來更有滿足感。最后再說一句,“EF鏡頭的未來還在于EF鏡頭”。我們會帶著這樣的驕傲持續產品的開發。
光學設計 齋藤慎一郎
每片鏡片的精度都在第三代上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得益于數碼技術下的高精度光學調節設備,還有佳能開發設計組以及商品企劃、制造等部門成員的共同努力,才落實了光學設計人員提出的理想鏡頭。希望大家在自己的拍攝領域多多使用。然后不要顧忌地給我們提出意見。
光學設計 中原誠
開發超遠攝鏡頭時,我們就了解到用戶對畫質的信賴以及對輕量化的期待。所以本著誠意回應大家的信賴與期待,反復試錯的結果是開發出了注重畫質且大幅輕量化的新光學系統。這次為實現新光學系統,機械、電子和生產技術等相關部門都傾盡全力。工廠在鏡片加工方面也邁入新領域。以前也是各部門聯手協作,但第三代在多方面都迎接了新的挑戰,增強了各部門的團結。
機械設計 早川誠
開發前調查用戶意見時,得知有人“因重量而不得不放棄428鏡頭”。我就想,這樣的用戶能夠不在意重量,根據被攝體選擇適合的鏡頭就好了。這次的鏡頭開發考慮到了此類用戶的意見。設計上保持輕量的同時,光學性能方面也不妥協。鏡頭在機械設計方面,為了能保持專業的高精度,翻新了超遠攝鏡頭的基本構成,更新對焦、IS影像穩定器等主要組件。最后精煉設計,使每個部件都盡量減輕重量,達成了輕量化。
電子設計 平井大輔
得知很多攝影高手不依賴IS影像穩定器,覺得“這樣不行”。當然用不用都是大家的自由。我們的使命是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幫助大家盡可能拓展拍攝領域。這次的鏡頭雖然叫第三代,但其實是可以重新命名的新鏡頭。以此為契機,以前不用IS影像穩定器的用戶也請嘗試開啟IS開關。
電子設計 市瀨正實
提高系統的可靠性,要使所推出的鏡頭(例如這次的第三代)不僅能安裝到新的EOS數碼單反相機上使用,也能和5年前、10年前發售的EOS相機,甚至初期的膠片EOS相機相兼容。大家也許沒察覺,作為電子系統的負責人是決不能輕視這一兼容性的。專業鏡頭更需要在這方面切實打好基礎。雖然專業攝影師和發燒友可能不太使用老款EOS相機,但這款鏡頭是可以長年使用的,希望未來大家能想起這一點,再把鏡頭拿出來用。
制造技術 河野剛成
制造部門的任務是以佳能所能做到的高品質支持用戶。參與本企劃的人員懷著“為新世代提供專業產品”的強烈愿望。隔熱涂層的涂裝也花了很長時間才準備就緒,宇都宮工廠也迎來最難的第三鏡片加工,還有自制的光學調節設備以及新構造的IS影像穩定器、電磁驅動光圈、電子對焦環。這些都是對商品企劃、設計部門的熱情做出應對的結果。當然也包括對用戶訴求的回應。量產步入正軌我們也不驕不躁,今后將會繼續真誠地回應大家的需求。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京ICP備0503806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787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