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輕的苛求與對技術的執著
成就專業級的攝影利器
EF 400mm f/2.8L IS III USM
EF 600mm f/4L IS III USM
開發訪談
章節 5: 操作性① 對焦預設
希望用戶能積極嘗試的對焦預設功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對焦預設功能就是讓鏡頭記憶焦點的位置,
由此可以迅速合焦到記憶位置的功能。
經過多次的改良與測試,這一功能從“可以使用”發展為“推薦使用”。
——對焦預設功能也有改進。
島田(商品企劃):是的。在第三代鏡頭上不僅可以進行單點預設,還可以讓鏡頭記憶兩個焦點的位置進行兩點預設。所謂的對焦預設,就是只轉動播放環就可以將焦點移動到已經事先設置好的位置上的功能,在第二代上可以實現一個焦點的預設操作。
長尾(開發帶頭人):焦點位置的預設方法非常簡單。首先在想要預設的距離(被攝體)上合焦,長按對焦預設按鈕1秒以上,同時向左或向右轉動播放環,就完成了焦點位置的記憶。接下來采用同樣的方法,可設置另一處焦點。預設第二個焦點時,需要與前一個焦點設置時轉動播放環的方向相反。之后只要向左或向右轉動播放環,就會讓焦點迅速地定位到轉動方向相對應的焦點距離上。接下來就只要保持播放環在轉動狀態下按下快門按鈕既可。
綜合設計中心
設計
竹內信博
——對焦預設功能比較適合在什么場合使用呢?
島田:例如在足球比賽的任意球階段,可以向左轉動播放環鎖定發球選手,向右轉動播放環定位球門前位置。當罰球選手發球的一瞬間拍攝一張之后馬上向右轉動播放環,就可以拍攝到球門前的賽況。另外拍攝摩托車比賽時,可以在眼前的轉彎處和遠處的轉彎處分別記憶焦點,拍攝時進行切換。類似的拍攝現場都可以使用這項功能。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拍攝都必須進行兩點的對焦預設,像從前那樣,只進行單點的對焦預設也是可以的。另外因為對焦預設增加到兩點,可以設置向右轉是最近距離,左轉是無限遠距離。這樣在拍攝中跟丟被攝體的時候,可以迅速切換到最近或無限遠再進行自動對焦的操作。
長尾:利用手動對焦進行精密對焦時可以使用電子對焦環,而需要大范圍快速切換焦點位置的時候可以在最近和無限遠兩點預設焦點,這樣就可以根據拍攝目的靈活對應了。另外被攝體距離保持固定的情況下使用對焦預設(手動對焦),距離連續變化的被攝體使用人工智能自動對焦,根據自己的拍攝風格和具體情況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拍攝手法。
對焦預設開關與按鈕
都設計在方便操作的位置
因為可以進行兩點的對焦預設,用戶使用此功能的頻率會增加。因此在設計時,對對焦預設開關與按鈕的操作手感等都進行了充分的改進。
——其他還有什么改進的部分嗎?
竹內:我在看到這次有了兩點對焦預設功能之后,想到這項功能的操作頻度肯定會增加,因此就對播放環的操作性進行了改良。我們制作了簡易的播放環模型并進行研究,還將環上的壓花做了多種細微的變化并測試,同時還聽取了各部門的意見。另外我們還與品質保證部門密切配合來推進設計。在開發的后半段,還帶著試用機到實際的拍攝現場進行了試拍來檢驗操作感。最終,我們將播放環稍微加寬,同時對表面凹凸的紋路間距也做了調整,盡量讓手指的貼合感好一些,操作順暢一些。
——手動對焦的操作性方面重要的一點,就是能根據意圖直觀操作。但是被攝體、拍攝風格以及操作環的手感都是因人而異,所以新采用的電子對焦環不僅在對焦的速度上可以選擇,也沒忽視轉動時的阻尼。與便捷的對焦預設功能相配合,更能讓人感受到手動對焦的博大精深。
對播放環的壓花形狀與
手指放置的位置等進行探討,
反復微調操作手感。
對播放環的寬度以及手指的貼合度進行充分深入的研究,盡可能給出理想的操作感。左側照片為模型,右側為400mm鏡頭真機。
章節 5:操作性② 形狀與手感
使用時的易用性是所有技術人員的共識,為了看到用戶拿著鏡頭時驚訝的表情,研究和開發不會停止
大家都能實際地感覺到團結一致開發出來的鏡頭在操作性上有了飛躍性的提升。
在開發截止日期將近,開發差不多完成的時候,改良點卻不斷涌現。
按鈕的位置、轉盤的操作感、對焦環的形狀等,
只要是手可觸碰的部分,哪怕是一點問題都不肯妥協。
——鏡頭的重心向后方移動,感覺使用上更順手了,在設計之初就以重心后移為目標將鏡片配置到后方的嗎?
長尾(開發帶頭人):首先是以光學系統的輕量化為主要方向,但是確實在很早的階段就以重心后移為目標進行了機械設計和鏡身設計。
島田(商品企劃):重心后移對于專業用戶和發燒友來說,會讓鏡頭的使用變得更順手,想到這一點,我的內心止不住雀躍。我想當他們將鏡頭拿在手中時,就會感受到除了輕量,還有規格參數上看不出來的易用性。
長尾:使用方便這件事是主觀感覺,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因為重心向機身方向移動,因此用左手握住鏡頭前端,以身體為軸擺動鏡頭時的慣性力矩縮小,鏡頭的操控更加方便。
島田:不僅是摩托比賽、野鳥、飛機這些需要追隨拍攝的被攝體,在其他需要頻繁改變構圖的拍攝中鏡頭操控也會變得更加便利。鏡頭輕量化本身也會使操作性得到提升。這種改進光靠語言或者參數不能體現得很明確,希望不僅是專業攝影師,能有更多的用戶實際拿著鏡頭體驗一下,很想聽到大家的感想。
——除了整體的形狀外,按鈕或者操作環的設計也和操作感緊密相連吧。
竹內(設計):說得沒錯。我們一直用心地設計著對焦環和播放環等多種操作部件。因為第三代鏡頭使用的是電子對焦環,因此對對焦環的壓花手感也下了工夫設計。
——設計的過程是怎樣的呢?
竹內: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不僅會有圖樣,還會有實物大小的模型,細節部分都會做得很逼真。如今可以使用3D打印機,制作出比以往更精細的模型。拿著這樣的模型來聽取各方的意見,可以得到更加具體詳細的反饋,讓開發工作也能更順利地進行。
——仔細看一下,發現三腳架底座的形狀和第二代比起來也有變化。
竹內:因為重心發生了改變,為了拿著三腳架接環處步行的時候也能省些力,接環底座的前端部分做成翹起的形狀,更容易勾住。另外,在手持拍攝時,有不少用戶會用手扶著接環底座,為了不硌手,我們將三腳架的底座邊角設計成了圓角。這些都是我們在模型制成后,多方聽取意見得出的結果。因為是攝影工具,是否用得順手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了。
早川(機械設計):說起三腳架接環,使用時鏡頭的旋轉也更順暢了。之前接環都是采用滾柱軸承的方式來旋轉,這次第三代鏡頭的三腳架接環采用了滾珠軸承的方式,水平垂直方向的旋轉都更順暢了。EF 400mm f/2.8L IS III USM以及EF 600mm f/4L IS III USM都是EF鏡頭中的專業級鏡頭,所以對這些細節都下了很大功夫。
為了確認操作感而制作的模型
為了研究播放環的壓花的手感以及外觀而制作的模型。部分可拆卸,嘗試了多種操作環的壓花形式。
——與畫質和自動對焦性能不同,操作性是不能用數值來衡量的。正因如此也是開發者們容易較真的地方。這種認真也反應到了制作出來的模型上??匆幌聻榱酥圃斓谌R頭而制作的眾多模型,不難理解開發人員是如何站在用戶的角度進行開發的。
細節的改進使水平垂直方向的
旋轉都便于操作
方向鎖緊旋鈕上有細小的四角錐形防滑壓花。三腳架接環與鏡筒間有軸承,讓旋轉動作更加順暢。
邊緣帶倒角的三腳架接環底座,
方便手持,不硌手
將三腳架接環的底座制作成勾起的造型。攜帶安裝到機身上的鏡頭時,手持三腳架接環底座感覺拿著更穩。除三腳架底座之外也有獨腳架底座(購買后需由佳能快修中心進行有償更換)。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京ICP備0503806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7877號